<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返回顶部

        理论文章

        【古艾新语】用更高质量教育回应群众更高期盼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1日 【字体: 打印文章 编辑:罗仁

        用更高质量教育回应群众更高期盼

         

          文明是人类脱离野蛮愚昧的标志,是人类进步的灯塔,而教育工作者,就是用知识点亮人类历史上一座座灯塔的“传火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无论是先秦气象、汉晋风骨,还是唐宋豪情、明清气魄,乃至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都是教育事业塑造了时代精神、培养了万千才俊。进入新时代,教育均衡化、新高考等教育改革“飞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国际化、课外培训等新式教育“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不能变,任何时候都应审问自己,站在家长的角度,站在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角度,站在学校和老师的角度,需要怎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成为什么样的教育工作者?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破解教育资源的分配难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庭不掺任何杂质的质朴愿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绝不能掺入任何“私利”的杂质,肆意挥霍或是任性分配宝贵的教育资源。一枝独放不是春,办好更加公平的教育事业是检验一个社会良心所在的最好标尺。面对城乡教育不均、学校大班额、择校热、择师热等教育难点、痛点,需要始终坚持科学决策,把人、财、物向教育事业持续倾斜,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事业不是单单靠两三个学校支撑起来的,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没有哪一朵花开得不美的,没有哪一片叶子是多余的,在保持基础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的同时,必须准确把握教育公共服务普惠式定位,进一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潜力,把这个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办好办实,使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成为各具特色的优质资源,塑造好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打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圈。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搅动教育资源的一池春水,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教育。在增加教育供给的同时,要瞄准学校主体不放松,坚持去行政化,摆脱“官本位”情结,实现扁平化管理,构建人才引进的“洼地”,让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让学校成为高端人才的向往之地、逐梦之地。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打开求知的窗口、点燃智慧的火焰,学校要更加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始终坚持润物无声、琢玉成器,培育既有高智商又有高情商的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每一朵花苞都美丽绽放。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激发教育资源的内生动力,让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成为讲台上的大师。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要想给别人播撒阳光,首先自己心中必须有一轮太阳”。我们的教育事业不应只见大楼、不见大师,教师应该要始终保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追求,争当读书型、研究型、思考型的名师,争当心怀大爱、知识面宽、教法新颖、人格高尚的大师。“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要时刻保持更加崇高的追求,追求大学问、大格局,沉下心来做好教育这一件大事,始终扣好职业的“风纪扣”,保持“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和“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职业定力,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芝兰之室”中收获更加珍贵的灵魂精华,培养一代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这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三尺讲台弦歌不辍,为国家、民族立德树人,“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