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
【古艾新语】努力打造一批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努力打造一批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依山傍水处,长水村、东山村、北湾村,整齐、干净的新村错落有致,蔬菜、水果、茶叶、蜂蜜等等产业,特色鲜明、遍地开花;道路沿线边,七彩长乐、阳光照耀29度假村、茗月湾、花千谷、王埠花海,一个个农旅综合体游人如织……近年来,我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个个生态秀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渐次绽放,到处是一幅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更能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我们要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努力打造一批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武宁样板”。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立足不同的产业基础、乡土风情,打造武宁特色、武宁模式。
产业模式新。产业是源头、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才能生活富裕;只有经济兴盛,才能繁荣乡村。我们建设的是有产业依托的新农村,要持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积极创办起一批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手上农庄、家庭农场、文创工坊,打响绿色、有机品牌,打造极富武宁特色的私人订制、家庭专属、分享农业等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深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工业+”“生态+”“旅游+”“互联网+”发展模式。延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以全域旅游创建为乡村引来经济活水,发展观光农业、农事体验、精品民宿、森林康养、水上乐园、研学基地等新业态新模式,在“小乡村”里做“大旅游”。
村容村貌新。我们建设新时代新农村,要打造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建设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让乡村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民居、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的提升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但因村情、风俗、条件、优势等不同,新农村建设绝非大拆大建、更不能千篇一律,必定是各有路径、各有特色。要尊重村庄原有风貌和自然肌理,对各村具有时代记忆、文化内涵和乡村特色的老屋、古桥、古树、祠堂等做好修理保护,深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移民文化等,找寻乡愁的因子,留住农村的“味道”,让农村更像农村,才能有“一村一天地”的韵味。要提升“生态管护员”做法,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智能化长效管护系统建设,从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一点一滴做起,美化村容村貌;从村民垃圾分类、卫生陋习等一言一行改起,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让《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景象“飞入寻常百姓家”。
精神风貌新。村居美丽是“面子”,乡风文明是“里子”,面子要靠里子来支撑。建设新时代新农村,不仅美在生态、美在环境、美在人居,还要美在人、美在心、美在乡风。房子新建了、道路硬化了、花草种上了,乡村的颜值有了,如果内在仍是“陈规陋习”,再美的颜值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乡风好,美丽乡村才真切、才动人、才久远。利用“公德银行”+“公德超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开展移风易俗,培育良好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经常性开展“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用身边的榜样激发向上向美的力量。注重把好的文明风尚、文明习惯转化为农民群众自身的需求,让群众成为文明乡风的树立者、维护者、受益者。
治理方式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建设新时代新农村,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集体经济,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引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从乡村能人、大学生、退役军人中选拔优秀人才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支部书记,以“头雁”工程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严厉打击乡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维护好平安祥和的乡村环境。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创新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服务理事会、道德评判团等村民议事形式,构建“有事先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共商量”的基层协商格局,做到自我治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正向我们走来,全县上下要拿出“走在前列”的气魄和行动,奋力打造一批新时代新农村“武宁样板”,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收获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