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综合
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俞海宁:用科普情怀点亮孩子的成才梦
俞海宁身材高大结实,人称牛哥。他黝黑的皮肤,朴实的脸庞,乍一看去,很难与充满幻想灵气的科普挂上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汉子,用牛的韧劲,深耕教坛,并把常规教学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科普教育之路。他先后获评“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西好人”“九江市十大最美科普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创新,畅享科普之乐
在俞海宁的科普教育之路上,研发“中小学校学生安全提醒教育每日一播”打铃软件有着特殊的意义。
2016年,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编写录制“中小学校学生安全提醒教育每日一播”,在全省中小学招募技术骨干。当时,俞海宁在365bet中文资讯网_365游戏中心正式版_365bet资讯端豫宁小学任教,尝试开展科普教育,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他认为,编写录制“每日一播”,可以提升科普教育的水平能力,便自告奋勇承担这一任务。
刚开始,省教育厅计划把“每日一播”做成光盘,发放到全省各所中小学,要求学校按时播放。但俞海宁认为,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多,并且不同时段、不同季节、不同学校播放的内容不尽相同,还要根据情况变化更新升级,做成光盘过于机械,每次手动播放过于烦琐,有些学校最后可能不了了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他决定编写程序,将有关学生各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醒做成铃声,并配好音乐,每日上下课时自动播放。这种自动化、程序化的方式,不仅操作简便,很有规律,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渐渐做到知行合一。省教育厅觉得这个方法很有建设性,同意了俞海宁的设想。
不过,要把设想变成现实,不是那么容易的。尽管俞海宁有一定编程基础,但要设计一套全新程序,对他来说还是很大的挑战,比如,要攻克电脑编程技术,要掌握全省中小学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等。当时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经常遇到各种困难,他有几次几乎无法进行下去。但俞海宁知道,既然领了任务,就绝不能退缩。凭着自己那股牛劲,他加紧学习,深入钻研,不断提升水平。同时,聘请专门服务团队,一同研发。经过多次摸索论证,终于设计出了定时播放安全教育铃声程序。
俞海宁这套软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安全教育要求,进行科学编排,不仅可以随时调整播放顺序,学校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增减教育内容。另外,这套软件通过互联网平台播放,远程编排,远程操控,无论管理员在哪里,都能根据实际情况即时打铃。对于突发自然灾害,还能第一时间通过手机或远程电脑,立即触发火灾、地震、防空警报等紧急警报铃声,提醒师生按预演流程有序疏散、避险。
经过试用,俞海宁研发的“每日一播”取得了良好效果。省教育厅将它作为官方指定软件,在全省中小学推广。如今,“每日一播”已经稳定运行6年,是全网同款软件中使用率最高的软件,为江西15000余所学校送去全面高效的安全提醒教育功能,是中小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有力抓手。
看到研发成果为全省平安校园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俞海宁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但背后的付出,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为了该项目的研发及后续服务,他付出了很多。上面没有经费,学校更没有补助,全靠自己筹集,连聘请团队都是他自己付钱。
本来,他这套程序申请了专利,有国家着作权证。如果收取费用,不仅能够回本,甚至可以一夜暴富。但他不求回报,不仅让全省学校免费使用程序,还一直免费提供后续服务。每当上课、下课的时候,听到体贴入微的安全提醒伴随着优美的铃声回荡在校园,俞海宁感到特别幸福。
探索,沉醉科普之路
俞海宁1989年毕业于永修师范学校,在家乡鲁溪镇的中小学任教20年,2009年通过选调考入县豫宁小学。俞海宁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深得同事及上级的赞许,多次获得各种表彰。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他深深知道,要想让孩子成绩优秀,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关键。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这种理念和科普教育有了美好的契合。
2012年,学校接到省教育厅转来的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参赛,但找不到合适的指导老师。校领导得知俞海宁喜欢钻研探索,便问他有没有兴趣。执教多年的他,感到有些激动,但又有些顾虑。当时他承担了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如果组织学生参赛,搞科技创新,只有课余指导。牺牲很多休息时间倒无所谓,关键是参加全国性的大赛,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他一个初学者,即使参赛了,获奖的概率很低,很可能无功而返。但他知道,虽然学校只是征询他的意见,却是对他的高度信任与期待。他还觉得,这不正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好机会吗?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俞海宁有针对性地选定了几个项目,组织了一些有这方面爱好的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尽管竞争非常激烈,尽管他只是初次辅导,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带学生参赛,便获得这次大赛安全环保校车项目二等奖、科幻画项目二等奖、方向棋项目三等奖。因为成绩突出,他所在的豫宁学校荣获“第27届江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十佳学校”。这一荣誉含金量十足。
手捧奖牌和证书,俞海宁激动不已,久久不能释怀。他觉得,科普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快乐学到很多科学知识,更可以激发他们的成才梦想。于是他决定以此为契机,尝试进行科普教育。从此,俞海宁把常规教学和科技创新结合在一起,沉醉在科普教育的道路上。
不过,引领孩子真正爱上科普,让一个小学生去热爱创新,进行科技发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学生很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只是表面的。另外,不少家长并不认可,他们认为孩子去做这些会耽误学业。当然,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技术指导。
尽管困难重重,但都阻挡不了俞海宁对科普教育的热情。没有现成的参考教材可用,他便到网上搜集,向行家请教;学生兴趣不持久,他便悉心引导,细心指点;家长不理解,他便耐心沟通,并用事实说服他们;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他多次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样本、教材和材料。另外,他还坚持利用节假日,义务为学生开办公益科技兴趣班,通过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向学生传授科技创新知识。
在俞海宁努力推动下,科普教育成了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很多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
实践,激发科普之能
在俞海宁看来,让学生爱上科技创新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是把科技创新转化为实践,从而激发科普教育的能量。俞海宁的设想,得到了学校认可。
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科技的魅力和作用。在他的建议策划下,学校建立了科普教育农场、智慧气象台等校园科技设施,安装了自清污静音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该系统成本低廉但科技含量很高,收集雨水时静音进水,不会影响教学;通过自动清污,净化后的雨水与自来水联通,可以直接进行浇灌、冲厕、洗拖把等日常应用,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做到了环保节能。如科普教育农场,学校在校内划拨一块闲置土地,作为学生科普劳动教育基地,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开展各种蔬菜水果种植实践活动。通过亲历农耕劳作,观察自然生态,了解蔬菜等作物种植知识,学生体验到了种植的过程和乐趣,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
在俞海宁牵头下,学校建起了科技馆。他精心设计,科技馆设置了虚拟实验室、创客空间、天地探索、天文知识博览、虚拟运动、活动中心等,采用全新网络信息化处理技术,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和震撼。科技馆缺少固定的解说员,学生参观时往往不得要领,参观积极性很受影响。俞海宁征集了一批学生志愿者,进行专门培训,合格后担任解说员,他们尽职尽责,热情地为参观者讲解科学知识、演示仪器性能,科技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如今,科普元素充满校园。学校顺势而为,专门成立科教处。作为副校长,俞海宁负责指导科教处运行,组织开展科普教育。这样,科普教育由个人行为上升成全校性的工作。
不仅在学校,俞海宁还把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2020年,全国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评估,他和学校其他科技创新辅导员一道,深入农村与社区进行现场培训和在线指导,取得显着成效。另外,每年的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俞海宁都充分利用学校和自身的优势,发动学生,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推动各项科普活动落到实处。
收获,摘取科普之果
从2012年第一次带学生参赛到现在,俞海宁每年都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各种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每次都有斩获。据不完全统计,十年以来,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项。特别是2015年,他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宋庆龄儿童发明奖大赛,两个项目分获全国金奖和银奖,一举填补了江西省十多年来此项赛事的空白。俞海宁自己也获评该项赛事全国优秀辅导员。
2016年,学校承担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同教育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和谐德育环境的构建与实践”,在俞海宁负责下,成功通过审核顺利结题。科普教育成了学校的特色与品牌。
2015年至2021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先后三次来武宁巡展,俞海宁都被选为场馆负责人。这不仅是对他科普教育成绩的肯定,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三次巡展,前来参观巡展的学生和市民达到4万多人次,在武宁掀起了一波科普热潮。
为了推广科普教育,俞海宁牵头成立365bet中文资讯网_365游戏中心正式版_365bet资讯端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学会,以业务交流和培训等方式帮助会员提升科普认识和科普技能。辅导员学会成立后,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吸纳100余名优秀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入会。为了提升辅导员的水平,俞海宁不但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师德和辅导技能方面的培训,还经常在微信群里与大家交流,帮助大家提高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意义的认识。在他指导引领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科普教育对学生学业的促进作用。该学会已成为县级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核心团队,在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对俞海宁来说,引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用自己的科普情怀点亮孩子们的成才梦,是他最大的收获和快乐!(柯水生 谢飞鹏)
(原载于《江西教育》2022年6月周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