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综合
武宁文旅互融创作一批文艺精品
7月15日,央视戏曲频道响起武宁人熟悉的旋律、展现武宁人骄傲的美景——武宁采茶戏经典剧目《三山绿水美景多》MV在此播出。这是继去年武宁采茶戏在央视“一鸣惊人”唱响后,再次在央媒平台精彩亮相,引发县内外众多喜爱武宁采茶戏、热爱武宁山水风光人士的文化情感共鸣。近年以来,武宁以文朔旅,以旅彰文,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旅局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途径,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文艺人才作用,深入挖掘武宁特色文化资源,创作了一批具有武宁特色文化内涵的文艺作品,赋能文旅业发展。
提内涵,创精品。“山背谷酒香万里,引得酒仙馋欲滴。”铿锵悦耳的歌声正是来自深具武宁文化内涵的《九咏武宁》音乐MV。该曲既有传统武宁采茶戏的韵味,又有流行音乐民谣的深情。词作者把“客气武宁”的文化内涵梳理成为“自然、生活、精神”三个层面,武宁籍文艺名家结合传统武宁采茶戏创作了曲子,并精选全县各地有代表性的自然、人文场景,拍摄成了音乐MV。音乐制作色彩丰富、变化多端、生动细致,是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表达。熟悉的旋律、新鲜的形式,把当代武宁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内涵很好的表达出来,一经推出,迅速传播。
融美景,育精品。在央视展播的《三山绿水美景多》MV,是武宁采茶戏经典剧目与上佳山水的美妙结合体。该节目以武宁山水景观、本土文化为背景,细腻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彰显了武宁采茶戏的韵味,推介了武宁的湖光山色。剧目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反响效果好。节目特邀的三位嘉宾评论说,武宁采茶戏本身可比黄梅戏,在青山绿山中表演更是美上加美、珠联璧合,武宁的山水风光实在是少见的美。
寻美食,展精品。县委宣传部积极对接在外武宁知名人士,加强沟通交流,为家乡文化事业发展出谋划策,今年4月,通过乡贤对接邀请央视《味道》栏目组来武宁进行调研拍摄,并协调各方大力配合协助。历时近一个月的拍摄,将武宁舌尖上的文化浓缩在镜头里,展现在大众前。7月30日、31日,长达60分钟的武宁《味道》专辑将在CCTV—10频道播出,届时将精彩展现武宁美食文化的魅力。
传非遗,排精品。近年以来,在365bet中文资讯网_365游戏中心正式版_365bet资讯端第八小学非遗传习所内,不时有老师们为“非遗兴趣班”的孩子们讲解知识、传授基本的表演技巧,帮助青少年了解非遗,走进非遗,保护非遗,为非遗项目培育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经县文广新旅局组织策划,县第八小学非遗传习所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宁采茶戏、武宁打鼓歌等传统资源,孵化出武宁采茶戏《扳笋》等一批具有武宁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扳笋》在江西省第八届艺术节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九江赛区获一等奖。
沉一线,出精品。县文联发动县戏曲家协会,以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契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创作了以我县80后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石星回乡创业为原型的“乡村振兴”主题武宁采茶戏脚本《村魂》。剧中石星决心带领父老乡亲走上致富道路,在他的感召影响下,在外青年才俊纷纷返乡创业,回报家乡,为乡村振兴助力,铸就新时代的乡村之魂。
“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各展所长,一同致力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品新。知名文艺工作者陈琴女士创立了陈琴艺术工作室,对武宁采茶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一边将其他剧种的经典剧目与武宁采茶戏传统唱腔嫁接糅合,一边对传统唱腔进行通俗性改编,借鉴民谣特点创作武宁采茶戏戏歌,同时从服装、化妆上进行改良,作品每每让人耳目一新,赢得很多工薪阶层与年轻人喜爱。县文化馆戏曲工作者与戏曲家协会众多艺人,则更多发动民间剧团进行《罗帕记》《望子成龙》《三女图》等传统剧目的抢救、复排。
文化有最深沉、恒久的力量。我县一批文艺精品的推出,坚定了武宁文化自信,浓厚了传统文化发展氛围,兴起了唱响传统文化的热潮,支持了全域旅游发展。(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