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返回顶部

        专题报道

        【新时代赣鄱先锋】张明:为了大地的丰收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8日 【字体: 打印文章 编辑:徐磊

        编者按

        近日,省委组织部公布了2022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学习宣传人选名单,我县5人入选。为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特推出“新时代赣鄱先锋”专栏,展示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奋发进取,创先争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为大家介绍“群众身边好党员”——张明,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群众身边好党员

        图片

        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都在与泥土打交道;参加工作38年,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粮食增产,让农民增收。他38年如一日,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向农民推广优质的种子,向农民传授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国家的惠农政策,让一块块抛荒的粮田重新披上绿装。他就是横路乡农业办副主任张明。

        一粒种子 一颗赤子之心

        1962年,张明出生于我县横路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家中经常缺粮,所以他从小的梦想就是“要是大家能吃饱肚子,吃到好饭就好了”。

        1984年,从学校毕业的张明,满怀热情地来到横路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 “作为向农民推广种子的农技人员,有义务替农民选出最优良的品种,然后再全面推广和应用。”这是奋战在一线的农技人员张明心中的一个理想。

        但是如何才能选出最优质的种子呢?

        最好是自己试种,通过实地种植,才能选出产量高、抗病好的优质种子,向农民推广。

        1997年,张明担任横路乡农技站站长,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横路乡花园村开辟属于农技站的试验田,试验展示200多个品种。农技站引进的所有种子都必须在试验田里种过一到两茬,确定种子的质量后,才向农民推广。

        为了做好试验,张明几乎天天泡在田里,他认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仔细观察病虫害,晚上再挑灯整理记录。人晒得脱了几层皮,黑得连自己的孙子都不认识他。经过几个月的苦战,终于选出最优良的水稻品种,亩产能增收50公斤左右。他选出的种子不仅在横路乡推广,还被种子站选上在全县推广,每年可以为全县增收粮食400至500万公斤。

        一份坚守 为了大地丰收

        “我是农民出身,知道粮食对农民意味着什么,农民收获时的喜悦,是所有农技推广人的共同心愿。作为一名普通的农业工作者,我要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张明暗下决心。

        横路乡是远近闻名的“装饰之乡”,全乡过半数人在外面从事装修行业,造成大量的土地荒芜。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技人员,张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为了发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2021年,张明成立了横路乡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儒庄村承包了500亩土地,种植再生稻。2021年,在张明的精心呵护下,500亩稻田收入近70万元。2022年,合作社种植再生稻1100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农民,只要是科学种田,一样能赚到钱。

        为降低农民种粮成本,张明争取到县农业局的支持,在泥山村投入27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大棚可以同时育5000多亩秧苗,解决了传统育秧的出苗率低、费时多等问题,大大降低了育秧成本。 由于农药、化肥成本提高,原本有10位永修在横路种粮的种粮大户,今年有7位没有继续承包。为了扩大粮食的种植面积,张明不断在向农民宣传粮食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及国家的新政策,再三向他们承诺,一定会向他们提供技术服务,让农民对科学种田有了底气,感觉到“种田也能赚到钱”。

        横路乡新溪村种粮大户汪石水2021年种了200亩水稻。张明几次找到他,跟他说国家的粮食政策,分析如何科学种田,帮他争取了4万余元的种粮示范补贴。在张明的鼓励下,今年,汪石水种植水稻500余亩,其中早稻300亩、中稻200余亩。

        在张明及同事们的努力下,2022年,横路乡全乡种植早稻3100亩,中稻12000亩,分别比上年增长300%和130%,全乡的土地不但没有抛荒,还新开荒1000余亩。

        一份责任 为了使命担当

        作为基层农业工作者,张明深知农民的不易,农民发展产业的不易。“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农民能赚到钱。”是张明深藏心里的初心使命。

        横路乡花园村余香柳在张明的鼓动下,种了70亩水稻,可是当年由于雨水过多,造成水稻减产,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他在农资公司欠下的农资款没能及时交清。张明悄悄地帮他垫上欠下的农资款。第二年,张明更加精细地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控,使余香柳的粮食亩产量提高到500公斤,光水稻一项,纯收入超过10万元。如今余香柳种植水稻200多亩,迷上了科学种田。

        作为横路乡分管农业技术的农业农村办副主任,张明几乎每天都奔走在田野里,哪一块田的水稻长得好,哪一块田的水稻该打药,哪一块田该施什么肥,他一清二楚。他把乡里所有种粮大户都拉到一个群里,经常在群里发布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 张明对农业和农民的赤诚之心,得到各级的充分肯定。多年来,他先后获得全省农业创业明星、全省优秀植保员、市县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