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返回顶部

        外媒聚焦

        九江日报:武宁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5日 【字体: 打印文章 编辑:admin

        城乡广场歌伴舞,茶戏电影送家门。近年来,365bet中文资讯网_365游戏中心正式版_365bet资讯端按照文化富民、文化兴县的战略思路,着力构建大文化发展格局,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江西省社会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和活跃。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365bet中文资讯网_365游戏中心正式版_365bet资讯端积极争取上级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两馆维修资金对县图书馆、文化馆进行全面维修改造。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层文化站建设的契机,先后新建鲁溪、宋溪、官莲、巾口等11个乡镇文化站综合楼。在全县18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建成了农家书屋104个和社区书屋2个,配送图书3.8万册,并以县图书馆为依托,建起了县级支中心,21个乡级基层站和183个村级基层点建设,并在鲁溪镇建成了全省首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样板点。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依托各类协会组织,积极开展日常群众文化活动。2009年以来先后成立了书画、摄影、文学创作、音舞、戏曲、收藏、诗词等文艺协会组织,依托这些协会,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修河之波艺术节、建党90周年晚会,采茶戏公演、武宁籍书画家作品展等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五四、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充分利用广场、舞台、大院等平台,举办茶戏、山歌、舞狮、舞龙活动,使群众尽享节日文化的盛宴,形成了处处有看头、长年不断线的文化风景线。依托县文化馆演出中心、老年乐团、老协剧团、乡镇业余文艺剧团、电影公司和图书馆等文艺团体,定期进行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活动,成为群众日常文化活动的有益补充。据统计,仅2011年全县送戏下乡达360多场。县电影公司积极组织6个农村电影放映队,并与13个乡镇文化站放映员签订了辖区放映协议,年均农村放映电影3000场。

        保护文化遗产创作文艺精品

        365bet中文资讯网_365游戏中心正式版_365bet资讯端成功将武宁打鼓歌武宁采茶戏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宁傩戏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政府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加强非遗保护。武宁打鼓歌在进入上海、武汉音乐学院和九江学院等大学课堂后,近年来,又纳入全县中、小学音乐课程。全县文艺工作者先后创作出《绿水青山美武宁》、《乡村渔事》、《幕阜乡间茶》、《烟雨仇缘》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发表或获奖。围绕温家宝总理视察武宁、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农村建设创作编排的采茶戏《林改浇灌幸福村》、山歌《改革开放真正好》、现代戏《新村建设暖人心》等节目,深受群众好评。舞蹈《山乡鼓韵》和歌曲《西海恋歌》参加江西省第七届音乐舞蹈艺术节,分获二、三等奖。2011年,由本土作家方平创作的电影《山鼓声声》在武宁电影院首映,首次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宁打鼓歌搬上银幕。

        做强文化产业

        365bet中文资讯网_365游戏中心正式版_365bet资讯端利用文化系统技术、人才、阵地资源,组建了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成立了喜庆公司、文化旅游产品公司、报刊发行站等产业实体,强化文化系统产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千年古刹弥陀寺、太平山佑圣宫、九宫山、神雾山、鲁溪洞、长墅源峡谷漂流、九岭狩猎场和庐山西海等名胜景点打造旅游文化产业;以文化娱乐、网络经营、音像专卖、图书销售、出版印刷等打造服务文化产业。目前,全县有文化娱乐、书刊、印刷等文化经营单位230多个和旅游企业30多家,为丰富和活跃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