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返回顶部

        聚焦一线

        叶志军——千锤百炼始成钢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9日 【字体: 打印文章 编辑:新闻频道总编

        21年前,他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辞去公职,怀揣着梦想,开始了传奇般的创业历程。在如山的困境下,他始终执信念于心底,身处波澜而不惊,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他就是河北省江西商会会长、江西新光集团董事长叶志军。

        真金不怕火炼,百炼才能成钢。

        叶志军的创业历程恰似一个经过烈火与骤冷铸造的炼钢过程。

        在不胜枚举的困难面前,叶志军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始终迎难而上,一次次让处于崩溃边缘的新光集团转危为安,最终使新光集团在短短十年内实现了从乡镇到县城到地市到省城房地产开发的四级跳跃式发展。 如今,新光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遍布江西九江,湖北黄石,河北石家庄、平山县、赵县等地,董事长叶志军更是被举荐为江西省赣商总会副会长、河北省江西商会会长。

        叶志军有着常人没有的魄力。

        辞去安逸的公职,毅然选择“下海”就是常人无法做出的选择。

        1988年,27岁的叶志军已是县委组织部的一名优秀干部。尽管身边的朋友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但叶志军却不以为然。在机关工作多年的他对自我的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判断越来越模糊,渴望找到一个能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

        1992年,“下海”热潮吸引了叶志军的眼球。他认为人生难有几回搏,何不趁年轻奋力追求心中的梦想。家人和朋友的极力劝说丝毫动摇不了叶志军的决定。这一年,他毅然辞去公职,怀揣着家中仅有的4000元钱来到九江市,注册成立了九江新光实业有限公司。虽然方便面常常成为一日三餐的替代品,居住条件也极差,但顽强的叶志军却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越挫越勇。

        一个偶然的机会,叶志军以敏锐的目光瞄准了九江市区的旧城改造项目,先后开发了位于大中路、濂溪路、庐山南路的旧城项目。精准的前瞻性使公司的业绩节节攀升,新光随之从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到资产逾亿元的集团公司,公司员工也由3人增加到1000余人,叶志军本人更是先后担任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工商联执委等职务,并荣获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江西省优秀儒商等称号。

        1997年底,九江新光实业有限公司升格为江西新光集团公司,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新光集团的第一次跨越发展令叶志军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叶志军常常勉励自己,“百炼才能成钢”。

        1997年底,尝到自主创业甜头的叶志军不满足新光集团仅局限于房地产开发,开始涉足商业、农业、工业等领域,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成立直属子公司20家,员工达3000余人。

        本以为多元化发展会为新光集团带来更丰盈的利润,却不想竟将新光集团带入了绝境。

        1998年,由于定位不准和管理经验不足,新光集团旗下的九江万家服装布匹批发市场倒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2001年,鸭产品市场低迷,价格一路下滑,新光禽业有限公司投产不到10个月就无法继续经营,造成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为处理掉大量积压的鸭产品,叶志军于2002年底在广州市区、佛山和东莞同时创办了4家酒楼,力求以自供、自销的方式解决公司的财务危机。不料,一场席卷全国的“非典”降临,开业不到3个月的4家酒店相继倒闭。

        3个重大项目的失败消耗殆尽了新光集团上亿元资金,公司信誉落到冰点,管理高层纷纷离开,集团公司遍体鳞伤,公司顿时陷入绝境。此时此刻,叶志军清醒地明白一个道理:企业应该坚持做自己熟悉的业务,不要轻易涉足陌生领域,企业管理者更要克制自己的投资欲望,懂得“放弃”。

        在公司深陷泥潭的情况下,叶志军没有屈服,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公司唯一能盈利的两家酒楼的股份全部赠送给跟随他创业多年的六个弟妹和表兄堂弟,并关闭除武宁新光农场以外的所有子公司,集中人力和物力进行房地产开发,力求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正是叶志军与众不同的非凡胆略和魄力所在!

        在没有员工、资金和项目的困境下,新光一定不会倒的坚定信念支撑着叶志军迎风破浪。东拼西凑来的100万元钱无法在县城启动房地产项目,叶志军就来到江西鄱阳县谢家滩镇承包村镇项目建设。随后,他又先后转战到湖北阳新县龙港镇、江西星子县、湖北黄石市等地。公司有起色后,叶志军开始进军河北省平山县、昌黎县、赵县,并于2010年底挺进石家庄市。

        整整10年,叶志军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用仅有的100万元资金完成了从乡镇到县城到地市到省城的房地产开发四级跳跃式发展,完成和正在开发的房屋面积近350万平方米,产值约200亿元。预计到2016年现有的项目全部完成后,公司净资产达到70亿元。 新光集团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发展,迎来新的发展巅峰。永不言弃的叶志军也在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

        事业有成的叶志军始终不忘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出一份力,难怪新光集团上下都认为他是一位“德业双心”的老总。

        尽管在外闯荡了21年之久,家乡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却始终是叶志军的牵挂,在家乡留下一份事业更是他心中的期盼。从“下海”那天起,叶志军便时刻关注家乡的每一个细小变化,并不断寻找为家乡建设发展出力的机会。

        1997年,叶志军在家乡进行农业项目开发,将思乡之情洒向了养他、育他的武宁山水。2002年,由于盲目扩大经营项目,新光集团濒临破产边缘。在人生和事业最困难的时候,叶志军关闭了多家尚有盈利空间的子公司,惟独保留了前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的武宁农业开发项目。他知道,该项目对牵带武宁农业产业发展和转移当地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以前处于创业期,能为家乡做的事很有限;现在有了一定能力,到了回报家乡的时候。”这是叶志军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当家乡修建中小学、宗祠、路桥缺少经费,孩子上大学或病人手术缺少费用时,只要向叶志军寻求帮助,他从未推脱,尤其是2010年鲁桥自然村进行新村建设时,他一次捐款400多万元。

        大洞乡鲁桥村是叶志军的出生地。尽管叶志军在县城长大,但他童年和少年期间,常常去老家过寒暑假,那里的山山水水有他儿时的足迹,那里的亲人给他留下了美好回忆。当叶志军了解到鲁桥自然村由于地处偏远,一直没被列入新农村建设范围时,他当即决定出资400多万元为鲁桥自然村建设新农村。2010年1月,鲁桥自然村新农村建设正式开工。尽管身处1000多公里外的石家庄,叶志军还是亲自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并指派一名得力的公司经理在家乡整整工作了两年,直至新农村项目建设全面告竣。十多年来,他累计向家乡捐款500多万元。

        如今,走进鲁桥自然村,巍峨气派的牌坊、错落有致的新楼房、新颖别致的围栏、设备齐全的运动广场、整齐排列的路灯、成排的果树苗木……让人目接不暇,宛若置身于世外桃源。

        “落叶终会归根。在河北的房地产大项目告一段落后,我将投巨资对武宁的农业项目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在家乡留下一份既让乡人受益,又令自己欣慰的事业。”叶志军望向窗外,望向1000多公里外家乡所在的南方许诺道。

        叶志军的浓浓乡情不禁让人动容。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实现自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