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线
刘绪友:坚守深山40年做一份"爱的事业"
40多年前,他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能就近接受更好的教育,他选择了做一名山村老师。40多年后,他毅然把去中心小学的机会让给其他人,选择继续坚守在大山中的教学点。他既是“全能老师”、学生的“保姆”,又是当地乡风的影响者,他说他在坚持着一份“爱的事业”。他就是坚守东林乡毛田教学点的教师刘绪友。
毛田村是位于我县东林乡的一个偏远山村,离最近的乡镇近7公里,离县城75公里。这里山高地少,加上近年来封山育林,村民经济来源少,大部分村民常年在外打工。曾经200多名学生的毛田完小变成现在只有12名学生的毛田教学点,唯一没变的是刘绪友40年如一日的坚守。
【村民王会兰】我自己就是刘老师的学生,那时候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我很认可这位老师。对我们大家都很关心。那个时候,我们家里都很穷,刘老师都一直在帮助我们的。刘老师的确不错的,以前我自己的小孩在这里读书,现在我孙子本来在外面读的,我都没让他去。刘老师的教学能力也确实是好,他自己确实用了心在里面。
【村民王永红】刘老师在我们这教书也有40多年了,我以前是他的学生,我是八几年时候是他学生。大家对他评价都很高。
随着学校的撤并,刘绪友的同事陆续去了乡中心小学。选择坚守的刘绪友,开始了他既是语、数、体、美、自然等课程的“全能老师”,又是学校“炊事员”、护校者的角色。学校共12名学生,一、二两个年级。为了兼顾,采取复式班教学。虽然学校设施不够完善,学生也不多。但是,刘绪友依旧兢兢业业,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
【东林乡毛田村教学点教师刘绪友】算起来足足39年了,从1979年开始。支撑我的就是一个“爱”字。因为学生爱我,我也舍不得学生。
近两年,国家的扶贫政策改变了毛田村面貌,村里到村外的水泥路通了、旧房子得到了改造。但缺乏致富产业支撑的山坳村,人口不断流出仍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今毛田村教学点面临的情况是,学生增加看起来不太可能。再过一年,刘绪友也要退休了,他唯一牵挂的还是这里的孩子们。
【东林乡毛田村教学点教师刘绪友】作为老师,和家长一样,愿学生一个个成才,好好学习,努力成长,为家乡,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我的后来人,我的后来人估计也可能是我的学生,希望他们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家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更上一个台阶。
【东林学校校长刘和明】刘绪友老师扎根乡村教育40年,在这里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拥有较高的威望。刘老师明年就要退休了,他总和我们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里的孩子,他想把最优秀的、最好的奉献给他们。
记者骆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