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返回顶部

        专题报道

        【脱贫攻坚】冷秋红:倾情扶贫无怨悔 巾帼何须让须眉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9日 【字体: 打印文章 编辑:秦辉

        山水武宁新闻网讯 在扶贫路上,她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巾帼不让须眉,用自己一点一滴的付出和担当奉献感动着大洞乡彭坪村每一位贫困户,她就是从县人民医院派驻彭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冷秋红。

        自去年下半年365bet中文资讯网_365游戏中心正式版_365bet资讯端精准扶贫工作进入“秋冬会战”以后,冷秋红便开始寻思着在村里建立扶贫车间。经过几个月的运作和多方奔走,冷秋红与浙江义乌的几个老板取得了联系并建立了小商品加工渠道。于是今年的5月份,冷秋红利用村里的闲置公房建立了彭坪、杨家湾和杨岑新村三个扶贫车间,吸纳了村里100多名剩余劳动力和30多名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务工。

        【县人民医院驻大洞乡彭坪村第一书记冷秋红】:“我们办这个扶贫车间的主要目的,一是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在家带孩子的妇女、老人。二是要想方设法增加贫困户的收入。第三个我们要改变这里的民风、乡风。之前这里还有一些打牌赌博的,自从办了这个扶贫车间以后呢基本没有了。”

        【大洞乡彭坪村贫困户黄健】:“非常感谢冷书记帮我们搞这个扶贫车间,让我们在家带小孩的,(照顾)老人的都有事情做,增加一点收入,真的是非常感谢她。”

        彭坪村位于大洞乡西北部,距县城约7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属“十三五”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805户,332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7户,521人,占大洞总贫困人口的52.08%,属于全县贫困户最多的村。

        冷秋红来到彭坪村两年多以来,她带领帮扶工作队行程两万多公里,足迹踏遍彭坪村的每一个角落。山路崎岖难走,为了不耽误时间,冷秋红每天起早贪黑走访贫困户,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声,随时记下困难户的家庭状况,分析贫困原因,思考帮扶措施。

        【大洞乡彭坪村村民汪海莲】:“冷书记为彭坪作了贡献,我们老百姓都对冷书记非常感谢,冷书记辛苦了。”

        【大洞乡彭坪村七组贫困户王爱桃】:这几年过来都是冷书记一直在支持、帮助我家里。现在生活有一点起色了,家里条件也比以前好一点了,谢谢冷书记的帮忙和支持。

        家住彭坪村六组的叶祥利是一名在校的大四学生。很小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随后父亲又组建了新的家庭,从小他就和爷爷一起长大,家境十分贫寒。自冷秋红来彭坪驻村后,叶祥利就成了她重点关注的对象,每年都会为叶祥利争取助学金,并时刻关心他的学习成长。

        【大洞乡彭坪村六组贫困户叶祥利】:非常感谢冷书记这三年来对我的帮助,毕业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虽然是一名女同志,但冷秋红从不怕苦,和她的工作队成员每月坚持全覆盖走访贫困户,用真心对待每一户贫困户,用诚心为他们办实事,用爱心为他们解难题。冷秋红带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对群众的深情,在扶贫的道路上迈步前行。

        【县人民医院驻大洞乡彭坪村第一书记冷秋红】:说句心里话,我驻村已经是第三年了,确实比较辛苦,但除了辛苦以外还是有很多值得骄傲和肯定的地方。三年以来,我觉得我们村首先是基础设施、经济收入这一块提高了很多。第二就是我们村里的老百姓的理念改变了很多。过去一些老的、传统的不好的理念摒弃了一些。第三个我们村里乡风文明这一块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改变。

        武宁台记者 陈吴俊